本站真誠介紹香港這個「東方之珠」和「亞洲國際都會」

亚洲国际都会 asiasworldcity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百科知識 > 百科知識1 >

《天工開物》

(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。)
本文内容:

《天工開物》全面論述中國明末以前農、副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百科全書式著作。作者宋應星,字長庚,江西奉新人。萬歷十五年(1587)生。他潛心實學,對各門生產技術都作了廣泛的調查研究。書中記述的許多生產技術,一直沿用到近代。其中“乃服”和“彰施”兩篇全面介紹了當時的紡織和染整技術。就紡織、染整來說,《天工開物》並未大量轉引前人著作,而是直接描述當時的生產,而且具體記錄了工藝參數和尺寸。例如在整經工序中,列出“邊維”(織物邊紗的穿法),“經數”(經紗總根數);在“織機”一段中增列了“腰機”;而對花樓織機“花機”的附圖也比前人著作更為細致,註明了各部件的名稱,文字說明也極詳細。此外,如“花本”(織大花紋時提起經紗的程序存貯器)、“穿經”(穿綜和插筘)、“分名”(對羅、紗、縐紗、羅地、絹地、綾地、緞、秋羅等分別下了定義),在同時代的《農政全書》中也未見載。“熟絲”一節論述了用豬胰(生物酶)脫膠的方法。在棉紡織方面,《天工開物》的記載也有特點:如“趕棉圖”中軋車(軋棉機)下面用炭盆火烘;“彈棉”圖中畫出了懸弓的使用法。書中對棉布後整理介紹甚詳,關於軋光整理還記載了軋布用的碾石所應具備的性質。“褐氈”一節專門論述了毛紡生產。其中特別提到絨線生產和山羊絨的利用。還記錄了當時的重型毛織機有 8片綜、4踏輪,梭子長1.2尺。書中說明毛紡織技術是由西北地區少數民族中發展起來的。“彰施”篇中,對20余種顏色從配料到染法的介紹頗為具體。另有“藍靛”、“紅花”、“造紅花餅法”、“燕脂”、“槐花”等專節,對植物染料制法記錄甚詳。書中介紹的毛青布的染法,近代農村中仍在沿用。《天工開物》曾先後被譯成日、法、英文,流傳甚廣。日本學者認為,作為回顧在悠久歷史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中國技術全貌的書籍,是沒有比它再合適的了;“在整個德川時代(1603~1867)已為各方面的學者所閱讀”,“能進而了解到日本的固有技術從中國吸取來的是如何豐富”(日本藪內清:《關於天工開物》)。


(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。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本网站以及域名有仲裁协议(arbitration agreement)。

依据《伯尔尼公约》、香港、中国内地的法律规定,本站对部分文章享有对应的版权。

本站真诚介绍香港这个「东方之珠」和「亚洲国际都会」,香港和「东方之珠」和「亚洲国际都会」是本站的业务地点名称。

本网站是"非商业"(non-commercial),没有涉及商业利益或竞争。


2025-Apr-05 08:30pm (UTC +8)
栏目列表